“咬春”及其它
□久胜
春天刚到时,往往不会立刻显现出她美好的一面,依然是山堆残雪,依然是寒风凛冽。但不管怎样,人们总相信:一夜东风起,万山春色归啊。“咬春”,是立春的习俗之一,在北方更为盛行。在这一天,人们会咬食春饼、萝卜和春盘,寓意“咬得草根断,则百事可做”。这个时候读一读《菜根谭》,倒是很应景的事情。明代的《酌中志》也曾这样记载:“立春之时,无贵贱嚼萝卜,曰咬春。”
这天下班,我赶去菜市买些新鲜蔬菜:折耳根、娃娃菜、韭菜……准备弄些凉拌,也弄些素菜小炒,感受春的气息。虽然感觉冬天还赖着不走,但蛰伏后的春已经伸了个懒腰,她已经苏醒。桌上的这几道小菜,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,也是迎接春的驾临。举起筷子,那些香气也被热乎乎地收集在身体里了。
老话说:“立春咬春,病不沾身。”“咬春”,北方喜欢吃春饼和萝卜,而在西南地区则少不了折耳根。西南地区的人把折耳根当成宝,特别是贵州很多地方,还认为吃折耳根能驱邪避邪。真是“彼之砒霜,吾之蜜糖”。它对人体到底是益处多还是害处多,真是一言难尽。各人有各人的选择,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允许自己做自己,也允许别人做别人。香椿和蕨菜也是同样的遭遇,不过,也不见它们完全从菜桌上退出。至少,给我的感觉,它们是野生的,是自然之子。那天刚在网上买了超大葡萄干,很快“不含膨大剂的葡萄干”就推送来了。同样的东西越来越多:不含焦糖色的黄酒,不含抗结剂的盐……这种过分的自证清白,反而让人不得不心生疑虑。看看盘中的折耳根,十分安全,十分有春意。
尊龙时凯人生就是搏官网其实,“咬春”并不仅仅是吃春天的菜,还有一种提醒人们重视时间的意味,要大家珍惜并充分利用春天的美好时光。忙碌是现代人的标配,为了生计、为了事业,大家匆忙一年又一年,自律一年又一年。回望时,固然有收获,但在忙碌中也可能丢失了更为重要的东西,失却了生命的完整。这就像一个悖论,让人无所适从。不自律的人,有可能昏昏噩噩、饱食终日;而自律的人,也可能刻板无趣、焦虑难安。每天必须走步上万,每周必须读书几本——估计这种自律也会让人了无趣味,与春的意趣大相径庭。
大道至简,一分耕耘一分收获。“咬春”,也是提醒该播种耕耘了。所以,“咬春”也是祈福,也是新年的动员。到底“咬春”咬出了什么味道,也许有些滋味永远会留在记忆的深处,和着人生的滋味。以一种只问耕耘、不问收获的心境,在每一回“咬春”后,写下我们自己的人生故事。